媒體關注
陳會君討說法
上訪維權故事千篇一律——“該去的部門都去了,該找的人都找了”,得到的答復是“正在研究”“正在協商”。
我見到一個叫陳會君的維權者。她在微博上說,“在一個法治的社會里,所有的民事糾紛、行政糾紛均通過司法裁判來解決。所有的公民當發現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傷害時,首先想到的是法院與法律,法律會主張我的權利。”
她的父親陳金福,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膠印廠干了15年。2008年2月20日,在未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情況下,陳金福辦理了退休手續。三年后他被診斷出患有“職業性腫瘤”,兩個月后離開人世。
父親離開后,陳會君希望拿到工亡賠償。石家莊市人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以無工亡認定為由,不予受理。
起訴到法院,石家莊市橋東區法院裁定,“被告不認可原告系工傷,故原告應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本案應中止訴訟。”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在確診職業病之后,需要由勞動部門來認定是否工傷。
陳會君拿著申請工傷認定的材料,到石家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得到一張《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
決定書稱,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工傷保險有關問題解答>的通知》第十六條規定,“不予受理”。
上述文件的第十六條規定:“職工終止、解除勞動關系或者退休后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由原用人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石家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據此“置身事外”。
陳會君對此不服,又將石家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告上法庭。
這一次,石家莊市長安區法院判決:該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
“如果法院讓我們進行工傷認定,你就應該判勞動部門給我們進行工傷認定;如果法院認為勞動部門的理由成立,那按照第十六條,企業就應該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你現在一方面讓我們去進行工傷認定,另一方面又支持勞動部門不給我們進行工傷認定。你讓我們依法維權,怎么維?”陳會君的代理律師張士謙說。
陳會君覺得絕望。她原本以為依法維權是“最公平”“最便捷”的路,現在她的下一步打算,是上訪。( 財新《新世紀》 記者王婧)
媒體報道鏈接地址: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