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獲悉,濟南市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核準和費用結算,已實現與定點配置機構聯網結算,首批共有5家定點機構納入聯網結算范圍。
也就是說,參保工傷職工經確認需要安裝假肢、配置輪椅、拐杖等輔助器具的,不需要再來回跑社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配置機構辦理核準及報銷手續,只需要去一次定點配置機構,更無需墊付任何費用,就能便捷又暖心地辦好工傷輔助器具配置核準和費用結算業務。
“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 工傷職工與配置機構雙向減負
據了解,原先工傷職工辦理輔助器具配置費用核付業務,需要先持相關材料至中心辦理核準業務,再持紙質表單去定點配置機構;在先行墊付配置費用后,配置機構為其制作輔具,開具發票;最后由工傷職工、家屬或用人單位持相關紙質材料和發票到所在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審核報銷業務,整個配置報銷業務流程才算全部走完。
“這次我們通過對流程創新再造、系統升級優化、數據互通共享,實現了中心與定點配置機構聯網結算系統正式上線使用。聯網結算后,工傷職工只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配置機構跑一次,無需墊付資金,省去了配置前紙質的核準流程和原來先承擔費用再配置的審核報銷流程。另外,中心與配置機構通過系統實時互推信息審核及費用核付結果,利用網絡系統完成監督核查,確保基金使用更加安全。”市社保中心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提前墊付”變為“實時核付” 服務效率服務溫度共提升
平陰縣某企業職工王某強,因一場車禍造成左大腿截肢,雖然有工傷保險保駕護航,但是用人單位告知配置假肢要跑配置手續和先行墊付配置費用,單位經營不善,處在破產的邊緣,無法代為辦理和提供配置借款,這讓本來就行動不便和沒有積蓄的王某強犯了難。“我打電話咨詢社保中心,工作人員告知我他們已經和配置機構實現聯網結算,只要通過勞動能力鑒定并取得配置輔助器具確認通知書,就不用再報任何紙質手續,更不用自己先墊付幾萬元的配置費用,我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下了。”王某強說。
“不需要等待工傷職工、家屬或單位經辦人員辦理各項配置手續,以及籌措配置資金的時間,大大縮短了配置等待期。聯網后,我們能直接看到工傷職工相關信息,系統提報及核付款流程簡便、快捷,中心按月將結算的配置費用打入我們對公賬戶中,穩定及時。另外,中心還要求我們對確實有需要的工傷職工提供無償上門服務,這樣我們與工傷職工建立了更加友好互信的關系。”德林義肢矯形器(北京)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負責人介紹。
聯網結算后,數據的互聯互通除了告別冗雜的紙質材料,更從根本上解決了工傷職工和參保單位在輔助器具配置核準和結算環節的跑腿問題,不再讓工傷職工在配置輔助器具時為籌措配置資金而發愁,讓溫暖融入到每個工傷職工的心底。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10030.html
上一篇:互聯網企業員工積勞成疾,能否認定為工傷?
下一篇:廣東省:實習生可單項參加工傷保險